十年故事

十年缅甸风雨情——激情燃烧的岁月

编辑:成套工程一部 宋哲 来源: 中工国际 日期:2011/06/29 字体:

 

      十年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一段不算短的光阴,在这10年中我有幸见证了公司发展的每一步,公司已经从十年前初出蛋壳脚步蹒跚的雏鸟长成了今天羽翼渐丰,可以在暴风雨中翱翔的雄鹰。十年磨一剑,我自己也从一个涉世不深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今天可以镇守一方的“驻外巡抚”。十年风雨路,十年风雨情,太多的感动不能在这里一一表述,现仅摘取几个既普通却又不寻常的记忆片段与同仁们分享。

      2001年中工国际成立的时候我正在缅甸代表处工作,那个时候罗总还是缅甸代表处的总代表,当时缅甸的通讯状况非常差,邮件根本不通,国际电话费也非常贵,7美元一分钟,吓人吧!因此我们和国内唯一的业务交流方式就是每天晚上罗总把需要和国内沟通的事情都写在纸上,第二天早晨我们7点(国内时间8点半)在传真机边上等国内电话打过来,在电话响两声之内把话筒拿起来,再把传真发回国内。那个时候年纪比较轻,有点儿嗜睡,每天都6点多起来到办公室等国内电话还真是有些挣扎。

      当时正值蒂洛瓦船厂大干快上的时候,8月份由于项目组缺人手,把我从代表处借调到项目组工作。当时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负责铸造车间的设备调试,其中最重要的设备就是中频感应炉,因为要在这个炉子里将废铁化成铁水。由于工期紧,我们加班加点连续干,筑炉、烘炉、电控调试、化铁水,我们除了吃饭去食堂外,其它时间都坚守在车间里,有几天我们还熬了通宵,就这样连续干了一个多月,最后我们终于不辱使命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当时缅方的铸造车间主任敏通中校现在已经是船厂的新任司令了,肩上也挂上了少将军衔,但这段经历依然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在现场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什么时候都可能有事儿,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我的生日是9月26日,因为天天都在工地跑,每天晚上回来都是灰头土脸,生日那天晚上,我想:过生日了,总要对自己好一点儿,于是晚饭后我高兴地特地换上一条干净的新裤子,正准备臭美一下,就听马宁在门外喊,“送钢筋的车陷在路上了,快来推车!”。我和同事们马上冲出去跑到院门口,一起垫木头铺石子,忙乎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车推出来了。9点多了,回到办公室,看到腿上的一片片泥点子,心里好笑,谁让你这么早就换衣服呢!正自嘲的时候,项目副经理陈育芳忽然像变戏法似的从冰箱里拿出来一个蛋糕,说“宋哲,今天是你的生日吧!”……啥也说不出来了,眼泪哗哗。

      在国外长驻,个人生活多少会受些影响,缅甸通讯不便,当时我们谈朋友主要是靠情书,寄一封国际挂号信,81缅币,约合2.5元人民币,贵是不贵,就是国内收到信要15天以后,真是磨人呀!情书写好十几封,好不容易结婚了,但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下一代的问题又浮上水面。公司也非常理解和照顾我们,安排家属来探亲,公司负担缅甸境内的交通和食宿。于是春节期间,代表处和船厂项目组的家属来了七八个,公司组织大家一起吃饭,抽奖,奖品里还有玉手镯呢!我也利用老婆探亲的机会把下一代的问题解决了,朋友们都说你家孩子的小名应该叫做“缅怀”,我说:“哈哈,那要重名了,我们部门已经有好几个‘缅怀’了!”

      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工作重心在国外,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工作压力也大。我想在国外长驻过的同志们都会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但正是这些压力和艰苦孕育着意外的惊喜,只有在寒冬里耐心储备自己的能量,才能在春天来临时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收藏打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