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风雨、铸就辉煌”,当我拿到这本缅甸船厂项目十周年纪念册的时候,我还仅仅是一个刚进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对于工程一无所知的我仅能从欣赏的角度看着纪念册中美丽的照片而无法体会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转眼间进入公司也快两年了,亲身参加到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来,才切实的有看着项目犹如看待自己的亲人、看公司发展犹如看自己的家庭不断壮大的感受。
我们芦荟项目的项目经理刘波是公司的老员工了,早在公司执行缅甸船厂项目的时候,他就已经参与项目执行了。这么多年来,经历的项目多,阅历自然广的很。自打土建工作一开始,芦荟项目现场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大家都要抽时间聚在一起开个谈心会。一方面交流一下一周以来大家手头的工作,以便大家了解相互之间需要配合的工作并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这谈心会也是大家学习讨论践行企业文化的茶话会。无论这会议是长是短,内容有多么广泛,总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就是刘经理给大家讲以前执行项目的“故事”。正所谓“无图无真相”,每到这时候,刘经理总是把自己的电脑搬出来,看图说话,给大家讲自己经历的项目,让大家能看到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缅甸蒂洛瓦船厂项目。可见船厂项目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照片一张一张的过,故事一个一个的讲。通过照片,大家了解到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同事,当时的经历。看过了很多照片,确实觉得船厂项目了不起。且不说厂区规模,单是50吨的门座式起重机和移船小车,看起来就很是宏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干一个这样的工程确实不易,可见公司的同事们为船厂项目付出了多少心血。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公司的外聘专家,陈雅链陈工。他从船厂项目竣工到现在,十年的质保期已经过了,可是他还是坚守在缅甸的一线,十几年如一日,像一枚螺丝钉,牢牢的钉在了缅甸。记得09年秋天我陪同刘经理到上海出差,刚好得知陈工休假回国,有幸见了一面,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待人如此和蔼,一点没有架子,衣着也很普通。当他和刘经理聊起工作时我才知道,他回国休息就只有两周时间,之后还要立刻回去。两周的时间对于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他,真的是太过短暂,但正是这样的奉献精神,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公司做国际知名工程服务商的金字招牌。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船厂的驻地条件。虽说现在芦荟项目现场随着设备安装人员的陆续赴委,住宿条件明显下降,已经从单间变为双人间继而改成上下铺了,但看看船厂项目的宿舍照片(见附图1),我们才觉得现在的条件同当时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当时全都是上下铺且不说,那宿舍比现在可简陋的多,地面是水泥的,墙是开裂的,连天花板的涂料都已经剥落了。照片上的空调与墙之间还塞着一个枕头(见附图2),刘经理给大家解释说那是为了减少空调的噪音的,那简陋的窗机别看它个头小,声音可不比拖拉机小,要是不拿枕头塞住,晚上大家根本没法入睡。就是这样的条件,更不用说什么其他的办公生活设备了,可见当时的条件有多差。再看看现如今我们的驻地建设,不能不说是改善了很多,尤其是我们在拉美市场的同事们,因此我们就更要发扬“中工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扎实得做好自己的工作。
今昔对比,感触不可谓不深啊!作为中工国际的一名员工,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没有能够参与其中,但坚信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一定会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